新的希望

又要换工作了。

如业界新闻稿所说,豌豆荚拆分了,而我已经决定不留在拆分后的新公司。提离职的时候实际上是“头都不回”的,因为本来是可以看下新公司给我的期权啊啥的,但是想了想,还是不知道比较好,免得万一以后新公司牛逼了,我还得算“要是不走能有多少钱”什么的……

有人留下来有人走,无论留下来还是走,原因都因人而异,对我个人来说,新公司变成资金比之前更紧缩创业公司并不是我离开的真正原因,或者说本来如果不进行拆分我年后也是打算看看新的机会的。因为我知道我到了再次转型的时间了。

虽然我13年才毕业,但来帝都快4年了,这比很多12年毕业的外地学生来的还要久。回过头来看,一共在三家公司呆过,虽然都不算很久,但是收获都很大。

第一家MSRA。首先不用我租房子不需要让我刚出校园就体验民生疾苦,还让我以最小的代价(不需要花时间读研读博)来尝试或者说“玩”一下科研,而且相对于国内很多研究生的情况来说可以说是体验到了“纯粹的科研”,而且还小有成果(论文)。从入职学习接触这个领域拼命看论文(还让我半年内六级的阅读分数提高了50分,虽然还是没过……)、到后来参与微软内部的review/交流,再后来准备CVPR熬夜写论文+rebuttal,再后来帮别的项目准备会议熬夜写代码,最后离职后毕业前自费去了美帝体验了下学术会议,各种东西都体验了一遍,除了最近被媒体提到的“公款参加学术会议”我都体验过了……

第二家有道。有道没那么大、比较自由没那么螺丝钉是我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有道的两年时间里,通过写业务代码了解不少产品相关的事情,也各种跟PM撕逼/讨论让我有不少产品sense,当scrum master也增加了不少跨界知识比如ios、安卓、前端,还自己看有道词典的ios版代码、加了两行改了一个bug……最重要的是,能在刚对写业务失去兴趣的时候(主要是开始基本没任何技术成长的时候)从做业务逐渐转型到infra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为未来若干年奠定了基础。

第三家豌豆荚。能让我全职接触infra各方面的东西,做push系统,维护codis,搞HDFS。相对于有道,接触的东西更窄更深更有技术含量了,但是还不够窄不够深,毕竟小公司数据量访问量小一些,需求就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往深了搞是比较低效率的投入。但能接触到多个方向的项目也还是非常有收获,某种程度上比直接从有道去一个“窄、深”的公司要好,这也是当初来这边的原因之一。正当技术成长的空间逐渐变小的时候,公司拆分也就给了我再前进一步的机会。当然因为做的事情并不接触业务,所以对很多部门都还不甚了解,外面组的同事也各种不熟。不过依然像在有道一样,憋不住自己的产品sense,偶尔给公司的产品提提建议啥的,虽然收敛太多了……之前给一览提的一个建议当时恰好已经有人提出并规划在2.0中,如今ios已经发布2.0了,然而悲伤的是我现在换安卓手机了……

最近开始着手寻找第四家公司。如前面的技术路线,第四家公司做的事情希望是更窄、更深,希望能在这家公司真正的成为这个分支领域甚至多个分支领域的资深人士,所以会去个对数据存储要求很高的大数据量/大用户量的技术牛逼的公司或者去个做2B技术的公司。当然,物质收益也得足够可观……

然后呢?技术上发展到真正“资深”之后,很大程度上已经到顶,或者说如果还没到顶说明还不够资深。无论从物质收益的角度(如今在任何公司靠期权直接财务自由基本上不可能了),还是成就感的角度,还是我这种爱管事的性格的角度,都希望能创立自己的公司。很多码农可能都希望自己成为CTO,但我对CTO还真没啥兴趣,更想当CEO,当不成CEO的话cofounder也就够了。重要的是说话好使,有权力,这样无论公司成还是败都可以说是自己对此负责、有功或者有过,不至于眼看着公司各种牛逼但其实跟自己关系不大(虽然有些人会因此觉得自己也牛逼),或者公司各种傻逼但没任何权力和责任对此做出改变。当然这可能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了,不过很多时候机会这东西并不是越老越多,而是看命的。因此选第四家公司的时候,在技术之外也要考虑一下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还真没想好该怎么办,但是至少在技术上已经有足够长的路够我走了。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1. […] 如之前在提离职的时候写的那篇说的,我希望能找到一家能让我在某一个到几个领域成为资深码农的公司。于是选择的时候就非常简单,就是有技术并且有业务的比较大的公司。技术层面,既要有技术积累,也要有高水平的同事;业务层面,要让业务对基础架构有足够的挑战性。其实这年头满足后者的公司比前者多得多,毕竟对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所做的事情来说,技术都不是决定性的,糙快猛应付下或者直接买服务在很多时候都是可行甚至反而是最佳的,提前对技术做过于超前的储备大概率会浪费(因为互联网创业大概率会死)。反过来,假设一个公司有技术积累又有高水平员工,一旦业务上不去高水平员工肯定会跑只剩下当年比较不错的技术,长期来看技术早晚要落后(前前东家就是如此)。这些原因导致业界很多公司是业务发展非常快技术可能跟不上,去这样的公司也一样有挑战但做的工作未必系统,而且同事的能力也不见得有保障。于是实际上我面的公司不多,最终拒了剩余几家,接了小米的offer。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