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扫街榜 VS 大众点评的简单分析

阿里和美团的战争还在延续(史称第二次外卖大战,Waimai War II、WW2)。阿里通过淘宝+饿了么干美团外卖的同时,高德地图也推出了“扫街榜”餐饮排行榜来干大众点评。

分析现状之前,先回顾下历史。

大众点评原本是一家上海的互联网公司,2015 年,在百团大战打到后期(那时候 WW1,第一次外卖大战,大概也就打到了中期吧)的时候,大众点评的团购仅次于美团,排第二。当时的格局是,美团背后是腾讯(2014 年投资),大众点评的背后是阿里(2011 年投资)。

那时候的大版本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没有反垄断法,烧钱烧差不多了第一跟第二找个合理的估值比例合并,是个标准流程(尤其是背后如果有共同投资人的话)。2015 年 10 月,背后的投资人就把两家公司合并成了俩老板联席 CEO 的“新美大”——显然,10 年之后,我们早已明白其实本质上就是美团收购了大众点评。合并后,新美团的团购市场份额 80%,第二第三变成了百度糯米和阿里口碑,对新美团毫无还手之力。

这次收购还有个后续的操作。2015 年初,阿里投资饿了么、下场参与百团大战后续的外卖大战。而 10 月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阿里不再参与后续融资,并且股份退出,只留腾讯追加投资一家独大。形成了美团背后有腾讯,饿了么背后有阿里的局面,后来 2018 年阿里干脆收购饿了么,变成美团 vs 阿里的现今格局。

这个后续还有个后续,2022 年,大版本已更新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腾讯通过非常骚操作地把美团股票分红给腾讯股东,来实现了清仓式减持。如今美团已经和腾讯也没有任何关系,算是自成一派,独自面对阿里参与二战了。但是虽然资本不能无序扩张,腾讯也不是什么都减持,美团京东卖了,拼多多快手贝壳都拿到了现在。

回顾经济上行时期完毕,下面看当下。

先思考一个问题:全国人民都知道大众点评的榜单和评分参考价值不大,因为去很多餐馆吃饭,都可以为了饮料甜品甚至一道菜来换收藏或者好评,对吗?

其实是不对的。如果参考价值真的不大,就不会有人看这个评分,那商家就不应该有任何动力做这个事情,一定是因为商家认为 ROI 足够划算才会这么安排,这个收益只能来自于大众点评的评分和排名的流量价值。也就是说,消费者一边因为小恩小惠就给人好评,一边还是会根据这个评价选餐馆……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美团独有,电商平台写好评返优惠券甚至返红包现金,都是常见的运营手段,包括很多线下活动发小红书拿礼品也是如此。群众是真的不会认真的去区分网上信息的内容是自来水还是被收买还是干脆就是水军的。

再思考另一个问题:地图天然就会是用户习惯的入口,去寻找吃饭的地方,对吗?

其实也是不对的。用户的习惯只是习惯本身,而不是因为什么而习惯。如果你只有通过 Google map 才能找附近的餐馆,那么哪怕你没有导航的需求(比如已经在商场里了)你也会打开它;同样如果你习惯了通过大众点评找餐馆,哪怕你真的有导航需求,也就是个一键跳转到地图 app 的事情。(BTW, 大众点评一直以来都是故意把用高德地图导航藏在最深处)

当你并没有形成用地图来找餐馆的习惯的时候,地图 app 里的用户数据就是没有价值的。基于地图数据做榜单,就是没有价值的。美团不仅有你在大众点评的评价数据、搜索数据、点击数据,还有在各个餐馆付费的消费数据,甚至通过外卖点餐或者用美团系统扫码点餐,美团还有你的基于单个菜而不是某家店的喜好数据,甚至你点外卖选特辣还是不辣都可以作为数据去分析你的喜好。先不说大众点评或者美团外卖的排名是否公平是否商业化,最起码他理论上可以更懂你的口味——而用户对于餐饮尤其是中国餐饮的喜好与个性化推荐,是个比推荐小姐姐跳舞还复杂得多的事情。用户对于小姐姐的喜好会趋同于那么几种,而吃饭会有人吃面有人吃米有人吃辣有人吃甜有人吃粤菜有人吃东北菜很多个维度。高德目前做的“城市级榜单”,非要给这么多餐馆排一个名次,如果不是为了 PR 噱头故意这么搞,只能说肯定是很不懂餐饮行业了。

说了这么多,我是不是更看好美团呢?并不是。群众虽然分不清网上的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但群众能分得清哪里买东西便宜,只要阿里愿意持续砸钱,他可以有 100 种办法砸钱,哪怕阿里不一定能赢,美团也一样很难赢,最后让第二次外卖大战打成了真的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的堑壕战,战线一直不变就单纯比谁人多血后综合国力强,拖垮了沙俄、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阿里的血厚不厚另说,美团一定是不够厚的。只要阿里内部对这个战略方向不动摇,没有什么大后方搞“反战活动”,他是可以持续抗下去的。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