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2023年一篇文章没有写,很不好。2024要开个好头。
当初还在北京和广州工作的时候,来上海旅游,见过没什么人的武康大楼和武康路,很喜欢,尤其喜欢巴金故居。好几年后,这成了网红打卡地。那次去上海,还陪HR照着小说《繁花》去找书里剧情说发生的楼和店,如今电视剧上映,挑能挑的年代拍,不知道该不该可惜。而因为小说和电视剧的核心故事不一样了,群众新的打卡地和当年我们去的也不一样了。
小时候见过打工人失业、公务员发不出工资。当年我家楼下几十米一个烧烤摊和现在遍地网约车代驾司机比好像反而还暖和点,毕竟哪怕开滴滴能坐车里的很多也不敢让电动车开空调。长大一点,赶上隔壁初中生源不够倒闭跟我们合并,几条街就有一所小学纷纷停业。再然后经历了高中3年996,啊不,是早7晚10(此处还抹零了,实际上比7早比10晚)一周6.5天,提前超额适应拼多多的工作强度。如今回过头看来,我们那个年代的本溪高中,比李雪琴那个年代“宽松”太多,更别说再后面了。现如今高中学弟学妹有了明星,也有了采访同学就能火的短视频流量,算是努力而来的新时代的回报吧。
工作十年了,我和HR都去过制度性一周六天的公司工作过,她比我更能忍,多这样好几年(虽然是5.5),直到他们公司取消周末加班,让他们公司很多人不爽,因为不能赚加班费了。毕竟,这跟本溪高中,跟很多高中比,这确实不算啥。高中的时候她也确实比我能忍,所以她能考上清华。
东北领先全国20多年,曾经看过太多所以想逃离,如今又看第二遍已经波澜不惊。但上次回家,发现HR和我爸在如何给领导拍马屁上都有同样的人生经验和技巧,我才彻底大彻大悟了——体制内有啥不好,体制内比大多数地方讲道理。更何况,父母都是体制内,哪怕在东北,俩人加一起的退休金也相当于家庭总收入多了一笔不可忽略的钱,更别说发达省份了。这笔钱可能就刚好是一个年轻人可以不996的底气,或者能有钱养一个娃。
年轻的时候以为自由要靠自己争取,现在觉得自由是靠父母从学生到工作一辈子的努力,而自己的努力其实争取的是自己孩子的自由。就像说,现在的努力工作,很多时候是为了下一份工作。当然,孩子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下一份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是个轮回,但没人猜得对周期。领先一步是先烈,领先半步是先驱。眼光好很重要,但有时候也不能过于好,比群众早想到很多年,就要承受这些年的压力。买一个几年后会十倍的股票,基本没人拿的住。所以,作为一个过来的中年辽宁人,面对2024,也并不会有什么时光机理论去指引我的选择。更何况,最大的时光机已经被打碎了,现在是大变局纪元。
2024,领先半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