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在路上

三个月前写过,自动驾驶如何把技术通过某些方式转化为一种产品。这三个月,行业变化不小,包括上海车展在内,很多厂商都在发布智能化的新车,也有很多自动驾驶公司公开了新的消息,更有自动驾驶公司上市,让更多的公众意识到自动驾驶落地越来越近。虽然不同公司的营销能力和水平不同,很多公司的宣传也可能或多或少有些水分,但如前文所说,在如今整个行业一起储备技术打怪升级的PVE阶段,大家一起努力为整个行业教育用户,总不是坏事。

上一篇文章更多是从整体的自动驾驶技术角度去分析如何落地,今天更进一步,具体到一个落地的方式: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就是Robotaxi。

通常来说,一旦提到Robotaxi,很多媒体会提一些用户的愿景,比如“以后我不需要买车”,“女乘客不需要担心男司机图谋不轨”,等等;还有一些会从运营Robotaxi的公司的角度思考商业利益,毕竟在打车价格固定的前提下,无人驾驶可以多赚一个司机甚至两个司机(早晚倒班)的收入,再加上AI不需要休息,这会让相同车辆数的情况下,总营收更高,利润率也会比有人出租车公司高很多。这些对于Robotaxi的预期很大程度上是事实,但是其实不全面。尤其是在2021年——L4自动驾驶还做远远做不到盈利——的情况下,很多人似乎没有去想Robotaxi的短期价值。

在我看来,Robotaxi的短期价值也很大,它代表了你目前能体验到的自动驾驶的最高技术水平,也是目前公众能亲自体验的自动驾驶的最高级产品。

自动驾驶这个行业从第一天起,就是一个没有客观评价标准的行业。到底哪家自动驾驶的技术更好,如同很难比较谁开车更好。比车技的最客观方式是去赛道看谁开的快,但对于真正的出行来说,开的快不代表好,还要安全和舒适。MPI(平均每多少英里接管一次)表面上看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以至于很多媒体和公司主动或被动地拿一些机构发布的数据来横向比较,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对比方式。首先很多MPI数据没有客观的定义“I”也就是接管的方式,导致不同公司对接管的定义可能不同,其次不同公司路测的时段和地区可能完全不一致,也无任何比较的价值。更何况,接管一定程度上只能证明车开得非常不好(比如要撞了或者阻碍交通了),并不能证明车开得好,比如很多滴滴司机尤其是开电车的司机,经常急加速急减速让乘客很不舒服,如果有一辆Robotaxi开得和这些司机一样,即使MPI高到几万、几十万(人类司机平均一次出事故的里程),乘客也不喜欢这样的服务。

对于一个不得不靠主观判断好坏的技术,真正坐车体验,就是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技术的方式。各种各样的路测视频,只能代表了在特定场景下的中高水平,毕竟不会有人主动把傻逼的case发出来,而你不亲自坐车不会知道能发视频的水平到底是常态还是运气好,也不知道到底在多少场景能跑出这样的水平。并且视频是无法直观的感受出体感的,一个柔和的刹车和一个让人晕车的刹车和完全不刹车,在视频里不能直观的体现出来。落地的城市数,车队规模等其他因素,只能算是其他方面能力的一个补充评价,无法衡量技术本身的好坏。拿我们公司来说,之所以多年来估值能比友商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真金白银掏钱的投资人,或者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在坐过很多家自动驾驶车辆的情况下,认为小马智行的技术水平是很高的,这么多主观的评价,持续多年,也就变成了一个业界公认的客观评价了。

而Robotaxi就是一个体验自动驾驶技术的媒介和方式。起初(大概2018年初)如果有人来体验,我们只能在简单区域跑若干个路线,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能在更大的区域跑更长、自由度更高的路线,这在当时都是业界领先的水平。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在南沙区最繁华区域的大多数道路跑得都还可以之后,自然而然得到了两个结果:再有人来体验,他想去哪去哪,也不用提前规划什么路线了;反正去哪都可以,Pony的员工就可以顺便坐自动驾驶的车来上下班了。这其实也同时意味着,一个简单的Robotaxi服务已经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做好了准备。于是在2018年下半年,我们开始了Robotaxi的项目,最终上线了PonyPilot。前几天让同事帮我在我们的Robotaxi后台给我的账号设权限,发现我的userid是9,顺便看了下第一个用户的id是1,也就是说我是PonyPilot的第9个用户。

Robotaxi的核心在我看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最基础的自动驾驶技术,车开的好才有其他的。Robotaxi基于自动驾驶技术,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和自动驾驶的体验,而乘客的反馈也促进自动驾驶技术进步。

第二部分是APP打车和派单的“网约车”服务,Robotaxi短期内可以在这方面没有成熟的网约车服务好用,但长期来说肯定需要起码做到一致水平。

第三部分是人机交互功能,毕竟Robotaxi的最终形态是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任何需要乘客和司机/安全员的交流与沟通都不属于Robotaxi的最终形态。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何让乘客能找到车停在哪,和如何让乘客上车后能验明正身没有上错车,这两个可以很简单地与司机语言交流的事情,在Robotaxi上会变得更复杂,而我们是在认真的思考这方面该如何解决,而非交给安全员语言沟通的。

过去的两三年,我们的Robotaxi在这三部分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期间我们也与一些厂商做过第三方接入形式的公开的Robotaxi合作(我们提供第一部分,第三方提供第二三部分),但毕竟只展示了自动驾驶技术的部分。通过内部员工、外部邀请的市民乘客,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反馈,也对应着做了非常多的改进,直到今年,我们觉得目前的PonyPilot已经算是一个在各方面体验已经达到相当好的状态,并且随着我们车队增加了大量的和丰田合作的最新款雷克萨斯车型(我想了想好想我坐过的最贵的汽车就是我们公司的RX450h了……),在运力上也能满足大规模体验的需求,我们觉得现在是可以让更多的人开始体验小马智行Robotaxi的服务的时间了。

虽然国内不少城市其实已经有Robotaxi的体验了,但是小马智行的Robotaxi,不说算不算国内体验最好的,起码肯定是值得大家来体验的。如果你没有在国内坐过Robotaxi,只看过各种视频,建议来小马智行坐一坐,眼见为实,只有视频没有真车可以坐的,如前面所说并不能展现真实水平;如果你坐过其他家的Robotaxi,觉得很好,建议来小马智行坐一坐,也许会发现更好;如果你坐过其他家的Robotaxi,觉得不行,建议来小马智行坐一坐,不要对行业失望;如果你是友商,建议来小马智行坐一坐,看看要不要投个简历…

4月28日起的广州南沙,5月10日起的北京亦庄,不久的将来的上海嘉定,虽然都属于“郊区”,但是一点也不荒凉,都很繁华,一样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自动驾驶的能力。如果真的对自动驾驶感兴趣,额外一点通勤时间绝对是值得的。为了防止大家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来现场又打不到车,我们目前还需要邀请码,靠分批发放邀请码来限流。需要在应用商店下载“PonyPilot+”后在APP里填表申请邀请码(或者点这里),等邀请码发放后再随时找时间去体验。问卷里有个“您是从哪个渠道了解到我们的”,如果填是通过我这边得到的消息,没准哪天我能说服同事加个塞……另外如果是我认识的熟人也可以单独找我要邀请码,我会尽量争取。此外为了防止高峰期排队太久,我们还有预约的功能,提前约好时间段之后,那个时间段反复打车都可以优先派单。

虽然说是Robotaxi,但只要不是住在南沙/亦庄/嘉定,对于体验者来说确实不能满足“Taxi”的需求,只能是选一些繁忙的站点来体验技术。但这个问题更多是运力、法律等多方面作用的原因,不完全甚至完全不是技术限制,因此更多层面还是希望大家通过PonyPilot来体验Pony的自动驾驶技术,并暂时靠脑补幻想一下自己今后出门都坐我们的车的感觉——这是我们广州site的同事两年来的日常,也相信早晚有一天会是很多人的日常。

Robotaxi还在路上,Robotaxi已经在路上了。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