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我的家乡本溪,叫“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不知道当年的污染严重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这个称呼怎么来的,简单搜了下搜到这个:
紫阳、李鹏、依林同志:
这两份材料 注【指新华社记者所写《“卫星看不见的城市”–本溪市环境污染情况调查》(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七日)和人民日报记者所写《四川排放污物总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两文。】你们那里也有,现送去请再看看。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大的国策,要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这件事,一是要经常宣传,大声疾呼,引起人们重视;二是要花点钱,增加投资比例;三是抓监督检查,做好落实。
请紫阳同志告诉有关部门,这方面的材料,请以后注意送我看看。
陈云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邓、陈、赵等人亲自抓,加上森林覆盖率也确实挺高,现在本溪的环境自然是比当时的好了。尤其是本溪城区比较小,工厂、热电厂、合金厂外迁相对比较容易。当年的地工路——地方工业——如今已经似乎不见任何工厂了。当年薄在辽宁的时候,曾经批评过本溪工业区和生活区不独立的问题,当然本溪的城市规划本来就很差,这只是其中一方面。
可即使官方总说“大力改善”、“森林城市”,本溪人一般都不觉得本溪的空气好。从小的记忆都是每次下雪之后过几天雪就黑了,以及每次下雨之后车上都是泥。所以总说本溪空气达到“良”的天数有XX天,我是不信的。最近有人把报纸上的截图拿出来说辽宁除了本溪几个城市良好之外都是轻微污染,我也只能呵呵。十年前的非典,本溪一个病例也没有。人们都开玩笑(或者很认真)地认为是因为本溪空气差,所以人们呼吸道的抵抗力强。高一的时候,有一次我肋骨那块有点疼,也不确定是骨头有问题还是包着骨头的皮肤有问题(后来证明应该是后者),于是去医院拍了X光。我妈拿着片子给她认识的一个大夫看,那个大夫看了一眼先问,“你儿子抽烟吧?”“不抽啊。”“不抽烟?不可能吧,这肺部有阴影。”于是问的我妈也怀疑我是不是偷着抽烟。
后来忘了什么时候开始,春秋季节就很容易咳嗽。于是除了牛黄解毒片之外我又多了个常用药——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当然还有顺道吃的消炎药。
去年三月来帝都,来的几乎是第二天就开始嗓子疼+咳嗽,持续一个月,似乎是这辈子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到了后期不疼了只咳嗽,再后来只要在微软的大楼里就几乎不咳嗽,在外面或者在住的地方咳嗽就很严重——然后我才意识到微软大厦里随处可见的空气净化器不是摆设。
07年就有人关注过空气污染问题,认为所有人中国城市居民出门都应该戴口罩。那时的北京人似乎更多在乎的是季节性的沙尘暴,而非365天的PM2.5。来帝都这么长时间,美帝的空气指数大多数情况下都在200左右,偶尔爆表大家也就吐个槽该干嘛干嘛。我也一直没戴口罩。毕竟作为本溪人,对空气什么确实比较麻木。前女友山西人,山西的污染连柴静写书都要单独写一章。前女友对空气污染的态度很简单粗暴——大概就是我们山西都那样了,帝都这弱爆了。可拿各自家乡的污染程度来得瑟不是个好的事情,而且从小吸毒从而不怕在帝都继续吸毒也实在不合逻辑。
也许是老了吧,怕死了。我现在也开始戴口罩。起码除非夏天热的不行,不然我准备坚持天天戴了。
某期南都周刊封面报道专门说空气污染。里面提到在指定成品油环保标准的时候,中石油、中石化和国资委咬住央企不能随意增加生产成本不放,让真正环保部门的专家没什么话语权,硬是把国标要求定得很低。更别说这样的标准也分区域执行,一线城市要求严一些其他城市要求宽一些,而理论上质量最好的北京的汽油也不能说的上完全达标——哪怕是比国外宽泛很多的标准。这还只是污染物的含量,还不考虑国内汽油标号虚高动力不足、更费油以及油品质量不佳导致发动机易发生故障。据说中国的97号汽油性能相当于米国的87号——好像是常用汽油的最低型号。至于新闻说过的某地两个企业的同型号汽油颜色大相径庭……
反正就那么回事吧。无非是直接一步到位移民还是先离开帝都再争取移民的问题。
发表回复